□ 姚永旭
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了《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一书,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所大学——西南联大缔造的奇迹跃然于纸上。
是个怎样的奇迹?怎么理解这个奇迹?星空(中国)不妨先看看西南联大的“成绩单”。国立西南联大与抗战相伴相生,1937年,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组建而成,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存在了9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171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汇聚了像冯友兰、陈寅恪等许多人文社科领域的标杆人物。
“奇迹”从教育史上的一次“长征”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和天津的机关和学校开始撤退,1937年9月,北大、清华、南开组成临时大学搬到长沙,但是日军推进太快,战火逼近长沙,1938年1月决定搬到昆明,820名学生填写表格表示愿意前往。学校安排女生、体弱男生、大部分教师及家属走铁路加海路。少数教师带领强壮的男生徒步,1938年2月19日从长沙出发,历经1600多公里、82天跋涉,克服了种种困难于4月底抵达昆明,创造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长征”!此时临时大学已经改名国立西南联大。
联大的“自由”精神到底是什么?三所气质不同的学校合并到一起,总的来说,西南联大倡导思想独立和学术自由。对外,表现为独立:抵制教育部专才培养方案,坚持文理并重的通才教育,抵制国民党思想控制;对内,表现为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师生持有不用的观点和立场。具体来说,从资历上看,北大最悠久,南开最年轻;从管理上看,北大宽松,学生天马行空,清华注重秩序,强调集体生活;从学风上看,北大鼓励学生偏科,根据个性来展开研究,清华学生认真刻板,为留学美国作准备,而南开则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实用技能。
代表“自由”的人物很多,列一个印象最深的“毒舌教授”。刘文典,杰出的文史大师,学识渊博,对庄子有很深的研究。非常自负,宣称全世界懂庄子的人只有三个半,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是中国学者,再加半个日本学者。他对红楼梦很有研究,宣称只要别人讲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还喜欢叫板沈从文,只会写小说,凭什么能来联大教书。
追求“自由”的同时,联大人是“认真”的!对教学高标准、严要求,不论是老师和学生必须努力投入,否则就会被淘汰。从残酷的淘汰率上能体会到,联大对学生的“严进严出”,并且不讲情面。据统计,从1939到1945年,联大数学系总共只有54人毕业。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那么待遇就更逆天了,就说一个数字,中文系1943年只有5个学生毕业。真是把优中选优做到了极致!
1946年5月,清华北大和南开迁回平津,抗战结束,联大解散,只有师范学院留下了,教学骨干成立了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就是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至此,联大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站在新时代的今天,回望西南联大的这段辉煌历史,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学者汇聚昆明,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办学,坚持独立思考,学术自由,培养了大量人才,为中国的文化事业、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大”精神值得星空(中国)铭记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