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传法
什么是盐场人共同的乡愁?味觉的记忆告诉我:沙光鱼!说起沙光鱼,对于老辈盐场人,那就是个话匣子。
江苏八大盐场,南起盐城地区的射阳盐场,北至连云港市的青口盐场,分布在南北交界的700多公里海岸线上,海产富饶,气候分明。在近海滩涂上,盛产一种矛尾刺虾虎鱼种,属于凶猛肉食鱼类,一年生,当地人称沙光鱼,也有地方叫它推浪鱼。其嘴大贪食,龙头凤尾,生长迅速。成鱼体长过尺,海淡水皆可人工养殖。
沙光鱼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春雨一场,见长一分。过去盐场滩荒水淡,野生的沙光鱼无处不在。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连云港市所属的五大盐场,因为土地异地占补复耕需要,盐滩一改再改,加之本地盐田陆续征为港用工用市用,产盐时代的夹滩水库早已不复存在,沙光鱼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已然踪影全无。如今的沙光鱼只有在渔民精养塘里才能大量繁殖,业已成为品种养殖中的主打产品,并为广大养殖户赚得不斐的收入。因为沙光鱼喜温惧寒,所以秋风一起,它便潜入泥中避寒,直至产卵消瘦死去。
盐场人天生与沙光鱼有缘,尤其是盐场的孩子,可以说是伴随着捉沙光的时光、吃沙光的生活长大的。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盐场人学会了多种捉沙光鱼的本领。初夏时节,因为沙光鱼儿小,多用网围或罾挑。待其长过三寸,捉沙光的方法便五花八门。最有趣的是冬天掏沙光。在十一月份河滩冰冻未封之前,沙光刚刚躲进泥里,可以来个“瓮中捉鳖”。那时,乘中午阳光明媚,沿河滩索迹,见鱼窟成阵,窟口布满新泥蛋。那些泥蛋儿是沙光鱼一口一口衔出来的,辛苦一年的沙光鱼,就在这里安了家,默默地等待自己的“归期”。泥蛋蛋也成了一座“风向标”,人们借此可以判定沙光鱼的所在和大小。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可见沙光鱼傻得多么可爱。当然,泥蛋越多,鱼窟越深,有时深过半人也是常有的事。聪明的沙光鱼还会忙里抽闲,再打几个支窟伪装,所以捉起来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过去在盐田八卦滩时代,真可谓遍地沙光鱼。水沟、灌渠、夹滩、机塘、水库、洼地……毫不夸张地说,只要盐场有水的地方,就能见到沙光鱼。因此,对于所有盐场人而言,捉沙光不单是为了分享一次收获,抑或是在展示一种技能,更是如同摆开一场自娱盛宴。有时集体围猎结束,把捕得的鱼儿二一添作五,粗略一分,各认一份了事,于此可见盐场人朴实的一面。凡是经历那个时代的盐场人,谁能忘记捉沙光的快乐时光呢!人们或竭泽而渔,或浑水摸鱼、或结队吆鱼、或排钩推鱼、或夜晚叉鱼……正因为这样,在那个特殊困难时期,盐场每一个多子女家庭,谁又能忘记捉沙光、腌沙光、晒沙光、卖沙光的艰苦岁月?加工沙光鱼早已成为所有圩里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年依靠沙光鱼的收入,盐场人家度饥荒、养儿郎、上学堂、造新房、娶新娘,是沙光鱼养活了几代盐场人,盐场人的沙光情结就是一段难以割舍的乡愁啊!
沙光鱼啊,你的一生不仅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盐民,而且对附近沿海城市的饮食文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沙光鱼可谓是当地一种全能食材,红烧、做汤、腌干,无一不可。沙光鱼干早已成为盐场人馈赠亲友的土特产,也是老盐场不可复制的一张名片。所有盐场人利用沙光鱼都能够尽情展示一鱼多吃的绝技,能够到盐场人家吃顿地道的烧沙光无疑是一种口福。
五月来了,几场暑雨过后,盐场人的第一口鲜便从吃沙光开始,具体吃法也随着沙光鱼慢慢长大分为四个阶段。沙光鱼长到食指大小,腌干最宜,红烧次之,不宜做汤;待到夏秋之际,半尺之内,红烧、腌干、做汤正好;鱼大盈尺,红烧最宜,做汤极佳,宜做甜干。冬去春来,是沙光鱼的生死劫,垂死的沙光做汤还凑合,红烧便无法入口,此时想吃沙光鱼只待又一轮回。
沙光鱼之闻名在一个“鲜”字,尤以活鱼肉嫩味美,红烧沙光鱼已然济身《中国名菜》之列,这才使得外地人也可以广泛品鉴它的与众不同。盐场人红烧沙光地道,但更见长是做汤,特别用秋冬大沙光做食材,赢得“十月沙光赛羊汤”之美誉。其绝重在三点:一是先油锅轻煎,提出鱼肉香;二是用温水煲汤,一次加足;三是起锅时加盐,为的汤白浓绸,鲜美可口。最后,据个人喜好,或香菜、或胡椒、或红椒辅之皆可。九十年代初,当人们第一次得知,以海蚂蝗或蚯蚓结串做饵,轻拖慢提,不用钩也能钓鱼。这一做法,曾经让沙光鱼借《正大综艺》节目声名大振。沙光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鱼类,所以久食不腻,《食物本草》更是将之功效提到壮阳、健骨、通脉的高度,宁信其有。
现在,钓沙光鱼因为比钓淡水鱼更具趣味,所以已经成为附近白领一族假日休闲项目的首选。连云港市工投星空平台所属的青口盐场,因为积聚海水养殖资源,自然成了钓沙光鱼的绝佳去处。夏秋之际,邀上三五好友,或举家行动,列队垂钓,欢呼雀跃,成为盐场池塘边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沙光鱼富含脑黄金,故吃沙光鱼长大的盐场子弟多聪惠,出了不少名人。但人们还是忘不了那个最具悲情的关于沙光鱼的传说。且不论沙光鱼想做龙王的野心如何,仅以贪婪罹祸为鉴,让星空(中国)吃了沙光鱼之后,最好还能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