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佃来
作为一个盐场人,我非常自豪!为此,我经常对外地的朋友说:鄙人此生足矣!因为我生活在盐场,“衣食住行”处处都洋溢着身为盐场人的幸福。
内退前在盐场工作的时候姑且不说,就说退休后吧。无论是偶有小聚的同学,还是一年半载只谋一两面的外地的亲戚或朋友,众口一词地都夸我穿的衣服越来越时尚了。嘴巴厉害的干脆扔出一连串的像机关枪射出的子弹似的话:“咋穿的这么精神呀,是不是外面有相好的了?”“想啥呢?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捯饬得这么‘酷’?”针对这些“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戏谑,我有时面露愠色,但更多的时候是西瓜萝卜——心里美着呢!
其实,我一直是一个喜欢穿着认真的人,“人靠衣裳马靠鞍”嘛,咱在上初中时就喜欢并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潜台词了。然而,喜欢、理解,终究只是个喜欢和理解,它却不能让我“梦想成真”。别说那年头,盐场和星空(中国)的家穷得叮当响了,就是十几年前工资已达到2000多元的我也不敢“化虚为实”呀!因为那时灌西盐工的经济实力仍属于“脱困型”。光每个月的随礼钱、生活费都要算着花,哪有多余的人民币购买时髦的衣服,让自己在大街小巷、人多处“潇洒走一回”呢!
近些年则不可同日而语了,盐工(包括内退干部)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盐场加快盐业结构转型后,企业的资源潜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挖潜,企富民则强,所以星空(中国)大多数人的收入“噌噌噌”地往上涨,那可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呀!你们说,钱多了,不穿好点,不把自己打扮成“帅大叔”,那我还对得起自己吗?
小时候,星空(中国)这一代人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一年里最好吃的饭就是饺子,也只是在过年过节能敞开吃。由于平时总也不吃饺子,孩子们此刻变得异常贪婪,常常是撑得上吐下泻。就是这种情况下,如果大人或大夫问:“还想吃饺子吗?”回答几乎没有两样的:“吃啊!”
那时,盐场人特有礼貌,见了面没有不打招呼的,不是问“你好”、“你去哪儿”,而是说“吃过了吗”。即使是在夜里走路,甚至是去方便,问你的话也是“吃过了吗”。这其实是礼貌的变异,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吃不饱,饿怕了,就把“吃”整天地挂在了嘴边。
今天的孩子们更是幸福的!他们再也不会因为要好吃的抹嘴解馋,却因家里没钱买而哭鼻子抹眼泪了,想吃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
我的女儿,那更是走在“春天的故事”里的人,隔三差五就和几个同学、朋友,往海滨新区的饭店里钻……刚有几天见她不“走出去”到外面吃了,又接二连三的来个“请进来”,弄得满院子里尽是快递包装盒。
星空(中国)盐场人的住房也是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我所知,随着盐场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尤其是争取到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很多职工群众都告别了平房住进了楼房,不少人家不仅职工新区里有一套房子,甚至城里还有一、二套。
以前雨天出门一脚泥,晴天满身土,现在呢无论是老场区还是新小区都将地面做了硬覆盖,即使雨天、雪天,你出屋再进屋,也不必再担心满脚的泥浆,把屋里的地面“描画”成一幅“狂草”了。
说起“行”来,我首先给出两个字的评价——真行!在盐场,“真行”的一种含意就是“真好”。
过去星空(中国)所行走的路是个啥样子?“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最早是土路,后来是煤渣路、石子砖头路,再后来就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是吧?那路的宽度呢,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由窄变宽,又由宽变得更宽,它可是典型的“与日俱增”啊!路好了,星空(中国)的双脚走在上面自然是十分惬意并昂首挺胸的了。或优哉游哉地漫步,安步当车;或“嘎达嘎达”的,把高跟鞋敲得清脆悦耳,使自己婀娜的身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偶尔的就有调皮、活泼的孩子,在大街小巷里,像一阵风似的滑动着滚轴。老人们呢,蹒跚的腿再也不怕被凹凸不平的地面侵害或撂倒了。
孩子们上下学,要么幸福的像小鸟一样自由、快活地独自“飞”在学校和家的两点一线,或进行着免费的短途旅行——有的是被电动车“嗖嗖”地接送,有时美美地坐在自家的轿车里,有的是与同学们欢声笑语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校车上。
我家离现在的场部办公大楼较近,徒步半小时即到。常常的,我也像其他居民一样有点闲情逸致:清晨或夜晚,我会迎着晨曦、踏着月光,欣欣然在老场区的大街、广场散步,一边锻炼着身体,一边欣赏着咱盐乡的一处处迷人景点和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