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星空(中国)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盐场人

发布时间:2022-05-13 阅读量:

许佃来

过去有一种布,叫“劳动布”,灌河口两岸曾经方圆几十里穿“劳动布”衣服的人,大多是盐场人。

盐滩依海而建,盐场因盐而兴。盐场人是许多年形成的一结层,像由许多颗粒而结在一起的盐板一样,百余年,你盐我也盐,你苦咱也苦,都喝海边的风,都烤盐滩里的火,都是为了生计,谁也不嫌谁咸。他们是市县城外一个很大的边缘阶层,都是曾经的“工人阶级”,是曾经有面子的劳苦大众,虽然比种田人有点地位,其实都是底层人。他们大多来自附近农村,来自讨荒流落在此的他乡人,继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生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中,像一个完整的小社会——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医院,独立且好像独立着,封闭且其实封闭着。

一代一代的盐场人,年轻的变老了,新一茬又上来了,他们是工人,是工人子弟,睁开眼睛是盐滩,走路鞋上一层碱,门前随处一丛蒿,空旷、散落、单调。生活在盐场,吃盐不掏钱,喝水如加盐,一年四季忙种盐,一家人居窝棚,住小间,好像生活在城里,其实是在大海边。他们把去城里叫进城,把上班叫上滩,一辈子,平民百姓,普通人家,人交给国家,心交给盐滩。

长期生活在盐场,人在意识里总是很机械,按点上班,按点吃饭,按点睡觉,自己熬自己的活,自己值自己的班,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像被设计了程序一样,熬了一月熬二月,熬了夏季熬冬季,一个月几十块钱,不多不少,班加了几个,心里有数,钱多了几毛,老婆知道。渐渐地,风,拉深了人额头上的纹,吹白了头顶的发,腰弯了,胡子也白了。大半辈子下来,人老了,笑容都没有几个鲜活的模式,眼神常常比盐硝还茫然。

在曾经的曾经,工人是一个接班的职业,你老了,儿女可以继续工人,继续上你的岗,继续干你的活,那叫“顶替”,人虽无烙印,但有血脉,一家几口,盐工好几代,我不盐工谁盐工。媳妇在盐场里找,女婿在盐场里挑,那叫门当户对,知根又知底,不高攀,不远骛,亲戚走的近,你在东圩,我在西圩,一家子,你发毛巾,我发手套,工作服穿不烂。生娃有医院,念书有学校,盐场人曾经小光景不愁,虽无大钱,尚有偏安,个人欲望小,不想世界大。

盐场人有从众观念,喜欢随大流,人家咋样咱咋样,不另类,谁家有事大伙帮,该出的份子钱一毛不少,宁穷年不穷节,面子要紧。人,一旦萌生底层意识,面子往往看得很重,总怕别人笑话,更怕旁人小看。他们有下意识的攀比,有不自觉的表现,在乎荣誉,关心奖励,注重小圈子里的自我提升。人情世故,分寸拿捏,总是显得很小心,很用心。你敬我一寸,我回你一尺,投桃报李,睦邻相约,不想让人说个不是。在盐场,粗人虽多,但不失和谐之风,风尘虽大,但有融融春意之美。

人在一种环境久了,容易僵化,容易被标签,性格如此,习惯也如此,就拿穿衣来说,很多盐场人,常常一年四季工作服、胶底鞋。习惯了那个蓝,在家里穿,出门也穿,见了人不用问,工作服会告诉你,他是盐场人。

工作服有时候也看谁穿,年轻人穿劳动布常常可以穿出牛仔效果,白面女子穿上工作服,刚中见柔,柔里见阳,往往有一种可人之美。她们是一缕清风,是盐场里男人群里的催化剂,让人干活来劲,下苦有趣。不过,在盐场,再可人的青春,几年盐滩风吹下来,让你变得很工人,而且很盐化。

冬季,看雪花似硝花,看硝花当雪花,盐滩大风吹,缩着脖子,脖子也藏硝,迷着眼睛,睫毛也泛白;夏天,盐池像火烤的釜底,池水像反光的镜子,那种热叫晒盐热,是你不到盐滩而无法体会的热。太阳把盐滩熨平了,把池子晒红了,把人也晒蔫了,可生产要如火如荼,那种品质,也是往日的一种品牌。

世界上有两种人容易冒险:一种是有钱的,一种是没钱的。盐场人是既没钱也有点钱的人,他们容易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保守。换句话,就是差不多就可,过得去就行,他们更追求安稳,更在乎着落,容易满足,也容易羡慕,他们长期相对生活在一种稳定中,危机感弱,对社会敏感性差。

盐场人宽厚,对世界有仰视的习惯,所有外界的新鲜事他们都好奇,工人爱听广播,职工爱看报纸,关心外面的事,接受外面的人,他们不排外,善于建立盐场以外的人际关系,对同行外出办事有能耐的人很是看得起。他们见了人容易微笑,不忘递烟,有事你说话,啥事好商量。他们爱走“后门”,爱托关系,给人温暖,也想要温暖。

盐场之大,粗人很多。他们说话嗓门大,干活有蛮劲,思维简单,直来直去。但粗人不代表恶人,他们有与人为善的善根,有看不起歪门邪道的性格。有正气,讲义气,虽字识不多,但常理还懂,虽无文化,但不一定愚昧,不会巧舌如簧,但懂拳头就是力量,有时候吵吵嚷嚷,说几句粗话,动手的事都会掂量,因为粗人不等于憨人。

盐场之大,必有细人,或工于奇巧,或心若发丝,他们有匠人的灵性,有聪慧之悟性。能在做事中尽善尽美,能在巧妙里趣味横生。一件旧物,可变腐朽为神奇,物尽其用;修滩做堰呈流线之美,墙壁板报有图文并茂。他们虽有怀技,但也只是个盐场人。

春风又绿盐池岸,社会的变革早已悄悄然,盐场迎来了好几次的人才请进,社会招工,新的血液融进盐滩,咸土地也经历很多次的励志图新。从一组几滩到个人承包,从生产走向市场,从市场开拓了财富,曾经的产盐工人脱颖出一批又一批市场代表,奔赴五湖四海,占据半壁江山,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了好几年。

在企业风风火火的日子里,企业文化也应运而生,小剧团、宣传队、广播站、盐业报,里面聚集了很多文化人。那些文化人有书画会员,有淮海戏艺术之秀,有诗文才俊,他们像清汤里的一滴香油,像绿叶丛中的一枝鲜花,虽非主题,但有缤纷之色,是最有风景的一批盐场人。

盐场人,性格里带着质朴,骨子里藏着卑微,有向往,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