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星空(中国)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

淮海戏

发布时间:2021-02-24 阅读量:

□  周新明

淮海戏与柳琴戏、泗洲戏同源于拉魂腔,因流行于淮海地区,故名为淮海戏。它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早先的民众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会哼唱淮海戏,它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极其厚重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最近一次看淮海戏约莫十年前。邻居有位老先生曾经是盐场淮海戏剧团拉板三弦的。那年那日正逢他老人家古稀之喜,昔日剧团原班人马在他家附近搭起了戏台。吱吱呀呀的琴声,明亮婉转的唱腔,花甲的阿姨涂上厚厚的粉底扮成花旦模样,一亮相一回眸,照样出彩。              

在精神文明匮乏的年代,看淮海戏成了星空(中国)当地主要的文化生活。单位庆祝活动的请戏、家里老人高寿的请戏、公司新开张的请戏,淮海戏在最活跃和辉煌的时期一天要赶两三场。戏台一般都是搭在大礼堂,门口贴张通知注明时间即可,演出是场场爆满。虽说听的是懂非懂,但近距离看着花团锦簇的行头,神采飞扬的扮相,倒不失为一场视觉盛宴。小时候我也常跟着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去看戏。有时剧团也会下盐圩演出,这时的条件就简略许多了,选一块稍宽敞的空地即可,所谓前后台之分只是一块不大的布幔。小孩子们都喜欢一个劲地往布幔后面凑,以满足小小的好奇心。上了年纪的老人则搬个马扎静坐一旁,遇上耳熟能详的剧目,会跟着哼上一小段。打动他们的不一定是台上人的唱和做,而在乎情节。人们每在戏中认定“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人生结局,聊以自慰。所以《皮秀英四告》《樊梨花点兵》等剧目颇受欢迎。

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淮海戏已经慢慢淡离人们的视线,但值得欣慰的是国家为抢救和保护承载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戏种,于200867日将淮海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淮海戏艺术任重道远。